中文版
ENGLISH
 

2025-07-20

On July 19, 2025,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the "Liangshan Yi Embroidery Color Definition" project, undertaken by the Color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s Art and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was officially released at the founding conference of the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Embroidery Industry Promotion Association and the Grand Liangshan Yi Embroidery Fashion Gala.


此次发布不仅是一项关于彝绣色彩的系统性梳理成果,更是一场“从民族走向世界”的视觉表达探索。通过对传统服饰实物的科学测色与彝族色彩语言的归纳整理,凉山彝族色彩正被以更科学的方式重新“看见”,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真正的传统文化,不应只是博物馆中的静物展示,它应该是可以触摸的肌理,可以感受的温度,可以学习的语言,可以超越的创造,也可以成为我们轻声道谢的精神故土。在这场色彩与科技、历史与未来的对话中,凉山彝绣的色彩不仅作为视觉符号被记录与呈现,更作为活的文化基因,被重新唤醒、继承与赋能。

【彝绣的色彩】

色彩,是彝绣最鲜明的标识之一。凉山彝族以山为居,以自然为图,形成了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符号明确的传统着装体系。红、黑、黄、蓝、白等颜色不仅是视觉装饰,更承载着性别、年龄、身份与节日等丰富的文化信息。

在此次发布的凉山彝绣色彩中,项目组对来自昭觉、美姑、布拖、越西等地的百余件实物服饰进行了高精度色彩采样与分析,提炼出包含“红、黑、黄、蓝、白”等在内的90余种传统色彩。这些色彩不仅源于自然物象与民间语言,更反映了彝族人民独特的自然观与美学追求。

【数字化色彩:让色彩成为可传承的语言】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彝绣产业促进会成立大会现场,清华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宋文雯老师介绍了凉山彝绣色彩的采集以及筛选过程。本研究基于超光谱分光测色设备以及实物色卡,对服饰样本进行高精度测色和比对,建立起覆盖RGB、Lab等多标准的色值档案,实现了传统色彩的科学存储与可视化检索。

不同于以往依靠摄影或主观描述的方式,这一项目以科学方式使民族传统色彩真正“有据可依”。

 

【五色核心:文化哲学的色彩表达】


彝绣中广泛存在因复染工艺而呈现的丰富色相与色调,例如以蒉染法获得的蓝色,就包含多个深浅层次与明暗变化。本次发布聚焦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色彩。

在和彝语专家西南民族大学的罗庆春和蔡富莲老师、非遗专家们一起的专家研讨会上,我们结合了色相和彝语文化特征,最终确定了彝绣中的五个核心色彩:黄(施|shyꏂ)、黑(诺|nuoꆈ)、白(曲|quꐎ)、红(妮|hniꅪ)、蓝(邬|Vutꃴ),,以色彩为媒,让彝语、彝绣的文化走向世界。所以这是全国首次、世界首次对彝绣色彩的科学定义,更是彝语对色彩定义的首次发布。







在彝文古籍中,关于以五色划分族群的记载早有存在,反映了彝族“五数为吉”的文化观念及其哲学演进轨迹。从三色崇尚到五色体系,体现了彝族传统色彩观的深化与思想升华。

【让民族色彩成为世界语言】


本次凉山彝绣色彩发布不仅是一次地域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色彩科学与设计艺术的深度对话。它通过视觉的语言,让更多人看见“什么是彝族的色彩”,也回答了“中国传统色彩如何成为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

Copyright©Tsinghua Art & Science Colour & Imaging Institute(TASCII)
快速连接: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2000255225号-1 | 邮箱登录 | 网站管理